English

四面看胡适

1999-06-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桑兵 我有话说

 80年前,胡适几乎一夜之间暴得大名,在风云诡谲的民初思想界众多尽显英雄本色的弄潮儿中脱颖而出,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级人物。80年后,历史仿佛重演,胡适再度辉煌,做了中国文化界的要角明星。尘封已久的胡博士宏文重新出土,坊间出版的胡适文集林林总总,争奇斗艳,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尽管胡适的学术文字多已成昔日黄花,而政论文字也时过境迁,但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价值毕竟难以磨灭。如果说,20世纪中国始终处于五四一代人的精神笼罩之下,那么,胡适的文字无疑是同时代人精神产品的结晶体现,从中不仅可以抚摸历史旧痕,更能不断读出时代新意。这大概便是不无过时之嫌的胡适的文字能够重放异彩,并且再度风行一时的要因。

不过,与胡适当红之际其文存畅销不衰的情形有别的异点之一,就是今天的读者不得不首先在各种版本的胡适文集中勉为其难地抉择取舍,这不仅对于一般非专业化的受众而言困难重重,就连行内人士也不免临歧徘徊,因为除去旧籍翻版和分量有限的选本之外,多卷本的文集也不是屈指可数。其中虽有不大负责的随意拼凑,但也不乏各具特色的精心编辑。如中华版的学术文集,将不同主题的各种形式的文字分类编排,汇于一炉,有助于读者尤其是研究者了解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北京大学版的胡适文集,则以网罗著述较为完整而别具一格。

众所周知,在中国内地,胡适长期是问题人物,一度被视为政治上的战犯和思想文化上的资产阶级唯心论代表,是共诛之共讨之的众矢之的。其流寓美东和重返台北时期的文字固然云遮雾障,早年行世的文存近著之类,也被束之高阁,仅供批判。改革开放后,虽然逐渐打破禁忌,解冻却并非一日之功。不同时期胡适文集的详略程度,大体可见冰山浮出过程的曲折。而在海峡彼岸,胡适也不断遭受非议,不能完整显示真面目。如此一来,胡适虽仅一人,胡适相却千姿百态。要想全面深入地把握,不但须四面看山,而且应纤细无遗。北大版文集的编者钻研胡适经年,出过专著,编过书信,熟悉掌握相关文献,又得天时地利之便,与海内外热衷“胡学”的同道广结善缘,用功编来,在见闻取材方面,自然有他人难以企及的优势。尤其是胡适的私藏、遗文及后期文字言论,为此岸读者难得一见。虽因篇幅、体例、辨择等制限,还不能搜罗无遗,毕竟已成相对完备的一部文集。一书在手,辅以日记、信函、回忆录等文字,细心精读者不仅可以从中看出胡适相,更能进而显现时代众生相的轮廓,领略本世纪思想文化的潮流脉络。

当然,如果求全责备,对于专业学人而言,仍然期望一部更加完整的全集早日问世(尽管全集从来不全几乎是普遍真理)。如此标准,量的方面还须补充外文著述,标点排印历时半个世纪的日记,整理全部学术手稿,进一步搜集书信尤其是海外遗墨,质的方面则可以不同版本校勘互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